婦科疾病|三成子宮內膜癌具有DNA錯配修復缺陷 晚期患者可用免疫治療 配合化療提升治療效果

醫健人物

發布時間: 2024/09/25 08:00

分享:

分享:

有別於子宮頸癌,子宮體癌的「知名度」不高,但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顯示,2021年子宮體癌新症個案宗數達1,250宗,是女士們常見癌症的第四位。有臨床腫瘤科醫生指出,子宮體癌中近九成個案屬於子宮內膜癌,當中約30%的患者更具有DNA錯配修復缺陷(簡稱dMMR),患者應接受基因測試,必要時可針對情況使用適合治療方案,例如免疫治療配合化療等提升治療效果。

早期子宮內膜癌症狀不明顯,有機會出現經期前後異常出血、停經後異常出血等,而隨著癌症發展,患者則有可能出現下腹部不適、尿頻、骨痛等,稍一忽視便會延誤病情。臨床腫瘤科專科張明智醫生表示, 60歲以上已停經婦女、肥胖、患有糖尿病、代謝綜合症、子宮內膜增生、卵巢多囊症、正接受荷爾蒙補充治療或有家族史等,都有機會增加發病風險。除了上述風險因素外,研究更發現約30%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存在DNA錯配修復基因缺陷(簡稱dMMR)。

DNA錯配修復基因缺陷(簡稱dMMR)圖解

「生物的生長和修復期間細胞會不斷分裂,過程中DNA會進行自我複製,但細胞有機會受到來自內、外環境中各種因素而影響,令DNA出現複製錯誤。正常情況下,人體有一個錯配修復機制(MMR)可修復DNA複製錯誤的問題,是有助於維持人體基因穩定性的一個重要機制,令體內DNA回復正常。如MMR修復機制有缺陷(即dMMR),可增加癌症發生並促進腫瘤生長。」

免疫治療配合化療產生協同效應 提升效果

張明智醫生引述研究指,具有dMMR的腫瘤通常會有過度表達 PD-1 免疫受體及其配體(PD-L1 和 PD-L2)的情況,因此使用抗PD-1的免疫治療,可在治療上產生一定效果,再配合化療則可產生免疫調節及協同效應,成效上較單用化療高,但副作用並無明顯增加,患者有機會出現皮疹、甲狀腺機能低下、腹瀉等,不過大多有方法可應對。

基因測試了解腫瘤特性有助及早治療

免疫治療配合化療暫時只適合dMMR晚期或復發性子宮內膜癌患者作為一線治療方案,不過,張醫生建議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,在切除腫瘤的同時亦可先安排將活檢腫瘤細胞進行基因分析,了解腫瘤是否具有dMMR,以便於復發時可立即使用免疫治療配合化療方案,更快和更有效地控制腫瘤生長。

謝女士一直以來都有經期紊亂的情況,加上接近更年期,故未有留意異常出血情況,終在身體檢查時發現有子宮內膜癌,並且有淋巴轉移,屬第三期個案,經基因檢查後確定腫瘤具有dMMR,適合使用免疫治療配合化療作治療。經過六個化療和免疫治療的療程,腫瘤明顯受控,至今可每六星期進行一次免疫治療作維持治療,生活質素與確診前相若,並可繼續工作和照顧其患癌的家人。張明智醫生提醒,子宮內膜癌有不同的治療方案可供選擇,不同治療的成效及副作用亦會因人而異,患者如有任何疑問,應向主診醫生查詢。

臨床腫瘤科專科 張明智醫生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

撰文 : 臨床腫瘤科專科 張明智醫生

欄名 : 健康專家專欄